浩觉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队新闻

文章内容

中国奥运会文化特征-北京奥运会中的传统文化

tamoadmin 2024-08-06
1.我国2008年奥运会体现出哪些中国历史文化?2.中国举办奥运会对中外文化交流盛会,请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其意义3.北京奥运会上有什么中国文化?4.北京奥运会对中

1.我国2008年奥运会体现出哪些中国历史文化?

2.中国举办奥运会对中外文化交流盛会,请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其意义

3.北京奥运会上有什么中国文化?

4.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2008年奥运会体现出哪些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奥运会文化特征-北京奥运会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从8月3日起,正式成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这个由中国印为载体、极富东方文化特色的会徽,为奥林匹克大家庭增添了更丰富的色彩。 据北京奥组委介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四项含义:其一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 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其二是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划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其三是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其四是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注册机构认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主体图案具有作为独立商标注册的条件,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举办奥运会对中外文化交流盛会,请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其意义

CCTV消息(朱新蕊)2008年7月6日上午9时,以“伟大的跨越:奥林匹克理论与实践在东方”为主题的北京奥运国际论坛2008大会在北京丽亭华苑酒店继续进行。其中,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建平先生就北京文化特点和2008奥运与大家进行了探讨。

第29届奥运会马上就要在北京召开了,我们曾经提出一个口号:世界给北京一个机会,北京给世界一个惊喜。2001年7月13日,世界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那么今天我们要给世界什么样的惊喜呢?和多数人一样,李建平先生认为是文化,因为北京城在世界最知名的是文化,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

李建平先生认为,北京文化具有四大特点: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二,吸收力强,文化魅力丰富;三,高雅精彩,文化充满活力;四,信息量大,文化辐射力大。故而在迎接2008奥运会和残奥会时,大力宣传北京文化,向世界展示北京文化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要进一步突出北京走向世界的精华文化,可以概括为“包容、和谐、中正、和平”。“包容”是说北京具有海纳百川的魅力;“和谐”指北京文化具有凝聚的魅力;“中正”是说北京城市规划坐北朝南,不仅方位正,一条城市中轴线的确定,使北京旧城营建和新北京城是发展建设都堂堂正正。“和平”是讲北京人心地善良,追求平稳的生活。北京文化内涵丰富,可谓是“博大精深”。

第29届奥运会首次在古老的东方北京举办,必将是一次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会。两者相互借鉴,互相吸收。也验证了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提出的:“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所以,中外文化的交流必将是北京奥运会上最大的特色。

北京奥运会上有什么中国文化?

活字印刷

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

木偶京剧的喜悦之声

丝绸之路的艰辛之旅

簪花仕女的优雅

击缶而歌的朴拙

《清明上河图》的恢宏大气

“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

四明在内的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以画卷为载体精彩地展现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008年奥运会会徽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具有如下特点:

1.会徽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该作品传达和代表了四层信息和涵义:

(1)中国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2)红色。选用中国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准颜色。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还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标志的主体颜色为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

(3)中国北京,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作品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的表达出北京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出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作品内涵丰富,表明中国北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人民的姿态。

(4)冲刺极限,创造辉煌,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强调以运动员为核心,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体现了这一原则。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并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

2.会徽的字体设计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设计独特。

会徽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字体用了汉简(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汉简中的笔划和韵味有机的融入到“BEIJING 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不仅符合市场开发目的,同时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3.会徽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

经过专家反复推敲、修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作为主体的中国印、“汉简体”“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以及比例关系方面特别是中国印部分,已近完美。与此同时,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依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4、利于今后的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

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延展设计中可以看出,它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良好的、巨大的潜力。

中国印--这是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是舞动的北京;她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国形象;她体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再现了奥林匹克友谊和平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中国印--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盖下这印记,就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这是中国人民的诚信和尊严。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呈现开放姿态;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友人;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与世界共同起舞。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文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设计中“京”字的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仔细看了您所问的问题,结合您的问题的特点我来为您解答,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奥运,如何在奥运中体现出“人文”,报纸发表了许多文章,谈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有一些人,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大学生、硕士、博士,甚至教授、专家学者,对中国文化基本常识的某些方面也不了解,存在盲点,需要加以扫除。有的中国学生到欧洲,一说是从中国来的,人家很高兴地对他说自己喜欢老庄,他莫名其妙地问:“老庄是谁?”德国不久前立了孔子的像,为什么立?有人说因为他是名人。孔子因什么出的名?有人说他最大的特点是保守。德国人就那么喜欢保守吗?这类现象如果发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那么,还有什么人文呢?

20世纪,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几乎都是批判孔子儒学的。上世纪50年代上小学的人现在已经60岁左右。这些人所受的启蒙教育就是批判孔子儒学,再经过后来的大批判,许多人的头脑中仍然留着那个时代的深刻印记。近20多年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一些人还难以改变先入为主的观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上小学的人,现在也已经40多岁,是社会主力,为人师,为人父,是社会上教育者的角色。他们如果对中国文化基本常识还有许多盲点,影响之大是可以想像的。有些人因为特殊原因,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有了基本常识,而多数人则没有这个机会,只是受到生活的驱使,追求生存,进而追求享受。至于文化方面,只是业余爱好的一个方面,没有这种爱好的,就当旁观者。总之,现在许多人包括一些知识分子,都对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有一些盲点,亟须扫除。这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特殊历史时代造成的。

现在全国普及传统文化的活动,形式多样,地域广阔,发展迅速,方兴未艾。儿童读经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园和小学进行,也有专门的国学堂和私塾,几年间,遍布全国,发展迅速,参加活动的儿童,累计超过1000万人。读的内容主要是《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读物。中华美德教育,在中央倡导下,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出版大量传统美德的课外读物,其中一本《中国传统美德格言》,一年间就发行600多万册。一些民办学校在执行公立学校规定的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传统文化课程,全面传授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

目前全世界已办了150多所孔子学院,有些国家(如日本等)的小学生在认真诵读《论语》。中国大学生怎么能不读中华民族传统的经典呢?有的大学生感慨道:经典“无声”是民族的悲哀,对经典无知是个人的悲哀。当前有许多学生迫切想学习传统的民族经典,在许多中学、大学里,学生自己组织国学社,请教师讲座、指导、学习、讨论《论语》等经典,表达了人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意愿。

企业界以及一些文化部门举办讲座、论坛较多,其中讲传统文化内容的不少。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主的、中华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班、研修班在名牌高校应运而生。国家图书馆分馆举办的文津讲坛,讲授传统文化系列,举办300多期,深受读者欢迎。中央机关团工委举办的讲座,2007年添加了国学系列。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也都举办了关于国学的讲座。许多省市县都办起了“国学大讲堂”,如福建乐市就开办十几期“国学讲堂”。电视台、电台等大众传媒,也以讲座、访谈等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请于丹等教授讲中国文史知识和读经心得,受到听众热烈欢迎,显示出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也反映出民众对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极高的热情和需求。

北京安定门街道在建设文化社区的活动中,与中华孔子学会合作,请专家为社区居民宣讲儒学;通州区也邀请专家讲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上海、福建都有退休教授为社区作《论语》讲座,或组织业主诵读《论语》,对改善社区的风气,促进和谐,增强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人文奥运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障碍,必须加以排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思想理论界,要从理论上纠正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对立的观念。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一致的、同步的、不可分割的。借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抵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错误的;提倡中国传统文化,反对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

二、在学术界,要摆正中西学术的关系。全世界创办的孔子学院除了汉语教学之外,应该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许多外国人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人不懂或者懂得不多、甚至认为根本不需要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应感到羞愧和尴尬呢?

三、在学校与家庭中,教师和校长对中国传统文化懂得不如学生多、家长懂得不如子女多的现象是存在的。很多中小学学生读儒家经典,需要老师讲解,而很多教师对儒家经典还相当生疏,不能指导学生学习,更不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做人做事上不知道如何为学生表率。因此建议各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加强国学教育,将国学确定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以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

四、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有许多政策都是批判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的。一些干部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未能深刻理解,妨碍了实行政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提高干部的认识,成为贯彻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针的重要关键。对全国党政干部进行适当培训,让他们了解更多一些国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