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笠新是国家队的吗-李笠 诗
1.2009男足亚青赛预选赛中国队球员名单
2.恒大主帅是谁
3.求一些关于中国足球的评价文章和一些中超的评价文章
4.王烈:跟师必得“学我像我超我”
5.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办学条件
6.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的研究队伍
2009男足亚青赛预选赛中国队球员名单
中国U19/U20国家青年队主教练:宿茂臻
中国U19/U20国家青年队全名单
1号 腾尚坤 守门员 1991-1-10
2号 姚震 前卫 1991-9-03
3号 木热合买提江·莫扎帕 前卫 1991-1-14
4号 彭欣力 前卫 1991-7-22
5号 马冲冲 前卫 1991-1-17
6号 雷腾龙 后卫 1991-1-17
7号 胡人天 前卫 1991-1-21
8号 张稀哲 前锋 1991-1-23
9号 谭天澄 前锋 1991-5-15
10号 金敬道 前锋 1992-1-18
11号 顾斌 前卫 1991-11-10
14号 杨一虎 前锋 1991-9-16
15号 毕金浩
16号 刘洋 后卫
18号 文烁 前卫 1991-1-5
19号 倪玉菘 前卫 1993-1-1
20号 何方
22号 颜骏凌 守门员
26号 于睿 后卫
27号 武磊 前锋
28号 朗
主力阵容(4-2-3-1):1号腾尚坤/3号木热合买提江·莫扎帕、5号马冲冲(V.C)、6号雷腾龙、2号姚震/4号彭欣力、10号金敬道(C)/14号杨一虎、8号张稀哲、27号武磊/9号谭天澄
有些球员信息不详,只能为你提供这么多了
恒大主帅是谁
李章洙,1956年10月出生在韩国,1980年毕业于延世大学,大二时就披上了国字号战袍,司职后卫。1986年退役后在光州湖南大学执教一年,1988年进入一和天马队任助理教练,协助朴钟焕实现三连冠。1994年接替朴钟焕任主帅,率队夺得亚俱杯、亚洲超霸杯和亚非对抗赛冠军,1997年赴巴西留学,年底学成归国,任韩国足协技术委员会委员。此外,李章洙还曾经作为主教练分别率领青岛贝莱特和重庆力帆两次夺得中国足协杯冠军,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第一位带领不同俱乐部获得足协杯冠军的主教练,同时也是在中国足坛执教时间最长的外籍教练。2009年9月16日晚,国安俱乐部传出消息,李章洙已经下课,而京城老帅、顾问洪元硕将行使主教练的权利指挥球队。随后,李章洙受邀执教广州恒大队,在2011年9月28日,中超联赛展开了第26轮的争夺。在一场焦点对决中,广州恒大队在客场4比1大胜陕西人和,联赛积分达到61分,提前四轮问鼎本赛季中超联赛冠军。这也是李章洙第一次捧起中国职业足球比赛顶级冠军奖杯。
球员经历
1976年—1980年 韩国延世大学队;
1980年—1981年 韩国大宇队;
1981年—1983年 韩国陆军队;
1983年—1986年 韩国油工职业队,退役。
重庆力帆队
1998年,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深入,李章洙离开了一和天马来到中国,执教甲A联赛重庆力帆队(原重庆前卫寰岛队)。1998年7月26日,李章洙在中国执教的第一场比赛中带领球队在主场以3:1战胜了八一队。在重庆执教期间,李章洙以“铁腕”管理球队,对球队中不遵守纪律的队员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其中包括当时的著名球员高峰。李章洙一方面认可高峰的实力,另一方面却对高峰的职业态度提出质疑,认为其“经常酗酒,不认真训练”。在双方僵持的阶段,李章洙顶住了压力,将高峰放上了替补席,进而将其从比赛名单中除去。赛季末,高峰因为无法上场比赛而离队返回了北京。李章洙在与违规球员的较量中展现了强硬的个性,这也为他博得了“铁帅”的称谓。
2000年,李章洙率领的重庆队发挥出色,获得了中国足球甲A联赛第四名,同时闯进了中国足协杯的决赛。在两回合比赛中,重庆队以4:2的总比分战胜了北京国安队,获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一个全国冠军。为了表彰李章洙的贡献,重庆市政府授予了李章洙“荣誉市民”的称号,同时李章洙也成为了中国足球年度“最佳教练”。2001年,重庆队成绩有所下滑,最终仅位列联赛第11名,年底,李章洙与青岛贝莱特队签约成为其主教练。在离开了重庆时,李章洙表示“在长期的工作中,我和这个城市有了很深的感情,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李章洙
青岛贝莱特队
2001年12月16日,李章洙与青岛队签约,并于12月19日上任。2002赛季,青岛队取得了球队历史上第二好的联赛成绩,最终位列积分榜第8位。与此同时,李章洙再次在中国足协杯的赛场上取得了成功,2002年11月16日,青岛队主场2:0战胜辽宁队,凭借客场进球的优势获得了足协杯冠军。这也是青岛足球第一个全国冠军。2003年5月26日,鉴于李章洙“对青岛市足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青岛市授予了李章洙“荣誉市民”的称号。在青岛执教期间,李章洙有意培养了多名有潜质的新秀,这其中就包括了后来成为国脚的刘健。2008年,李章洙在回忆自己在青岛度过的岁月时也认为“在青岛执教的日子是我最难忘的幸福时光。”2003年11月22日,李章洙在他所执教的最后一场甲A联赛中带领青岛贝莱特队客场以3:1战胜了重庆力帆,两支球队合力为李章洙在中国的第一次执教经历画上了句号。
北京国安时期
2004年,李章洙回到韩国,先后执教了全南龙和FC首尔两支球队,但是成绩一般,另外其与
生活中的李章洙(19张)俱乐部高层关系并不融洽,所以李章洙并没有久据其位。2006年底,中超联赛俱乐部北京国安邀请李章洙执掌教鞭,12月11日,李章洙接受邀请,成为北京国安历史上第四位外籍主教练。
李章洙的到来给国安俱乐部带来了转变。其大运动量的季前训练使得平均年龄偏大的北京国安队反而在体能上得到了加强,其所倡导的攻势足球也符合北京足球“小、快、灵”的传统特点。另外,李章洙认为每场比赛都要竭尽全力,“哨声没响就全力取胜”,这种精神面貌也被绝大多数北京球迷所认可。
2007年,李章洙率领球队打破了多项纪录,其中包括首次客场战胜上海申花和山东鲁能,并取得了俱乐部历史上最高的客场积分(26分)及最多的客场进球(20球),还第一次在中超联赛客场积分榜上名列榜首。最终李章洙带领北京国安队获得了亚军,追平了俱乐部历史上的最好联赛成绩。尽管李章洙在某些关键比赛中的用人受到了质疑,同时其选定的主力阵容年龄结构也相对老化,但是李章洙的执教能力和处事风格还是得到了北京球迷和媒体较为一致的肯定。2008年12月27日,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与其正式续约,李章洙在2009赛季继续担任国安队主教练。
编辑本段
告别国安
2009年9月16日晚22点左右,从国安俱乐部传出消息,李章洙已经下课,正式的消息将于9月17日晚些时候对外公布,魏克兴、李春满、赵旭东也将不再担任国安助理教练,李家班整体下课。而京城老帅、顾问洪元硕将行使主教练的权利指挥球队,吕军担任领队及助理教练、陶伟也是助理教练之一,守门员教练依旧是李立新。
编辑本段
下课原因
李章洙 2009年9月15日晚,北京国安在主场0-2不敌长春亚泰,而工体4万名球迷齐齐喊出“李章洙下课”,这对于国安高层来说,大众的呼声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强烈。国安高层当即于赛后在工体召开了紧急会议,国安俱乐部三巨头罗宁、李小明和张路请示了高层领导,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李章洙是否下课,得到的答复还是李章洙不下课。
尽管消息并未在第一时间对外公布,不过很快便满城风雨。尽管已经是深夜,俱乐部高层的电话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响起,对于李章洙下课的原因,国安俱乐部并未给出答案,只是希望外界不要影响球队的备战。
编辑本段
第三次赴中国执教
北京时间2010年3月25日16时,前北京国安主帅、素有铁帅之称的李章洙正式签约广州恒大队,担任球队主教练,他将率广州队征战中甲联赛冲击中超。这是李章洙第三次来中国执教。夺得中甲联赛冠军,次年成功夺得中超冠军。
编辑本段
重返中国原因
刘永灼董事长解释:“在恒大成立时,许主席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恒大搞足球,要么不做,要么做好,在这个战略思想上,无论是在球员和教练选取上,我们都要选好人材,这次荣幸邀请到冠军主帅。”
教练席上的李章洙(14张)
李章洙说:“去年我从国安辞职后我回到韩国,前天到广州时我都没有想到有这个结果。这次到广州,是接到俱乐部董事长的盛情邀请,和俱乐部老总谈完之后,我很感动,对恒大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内组建这支球队是非常繁忙和辛苦的。”
“我认为这是一个突然的决定,从韩国到广州时,我和夫人讲,广州有点事情,我过去几天,我夫人都不知我做出这样的决定。和俱乐部老总谈完之后,老总对足球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最终决定加盟恒大。”
编辑本段
北京国安夺冠
李章洙:结果不意外 李章洙国安队夺冠了,作为曾经的主帅李章洙却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不过,率性的铁帅昨天依然祝福国安获得了首个中超联赛的冠军:“冠军是国安努力的最好回报。”
10月31日,李章洙没有到现场观看比赛,除了好友李春满外,没有人知道他身在何处,但老李却时刻关注着比赛的过程。“绿城的实力远落后于国安,这场比赛国安是肯定能够战胜对手的,所以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我关心的是过程。”李章洙说。
赛后,一些队员也给铁帅发去短信,告诉了夺冠的喜讯,在被问到没有能够最终率队夺冠是否有遗憾时,李章洙选择了回避:“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我不喜欢做没有事实的猜想,如果我带队有可能夺冠也有可能不夺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我的性格一辈子也改不了,不过不管怎么样,我都替北京国安夺得冠军高兴。”
编辑本段
率广州恒大夺冠
2011年9月28日。 广州恒大客场4比1逆转击败陕西人和,积分达到61分。由于之后国安客场1比1战平鲁能,恒大在联赛还剩4轮的情况下领先第二北京国安达到14分,提前四轮夺冠。这也是“铁帅”李章洙挂帅中超11年获得的首个联赛冠军。
率广州恒大夺2012亚冠联赛首胜
北京时间2012年3月7日,在2012赛季亚冠联赛中,李章洙率领广州恒大客场挑战韩国K联赛冠军、亚冠亚军全北现代。最终广州恒大以5比1击败全北现代,取得亚冠开门红,5比1的比分也创造了中韩俱乐部交锋史上中国球队的最大胜利。
率广州恒大力克日本J联赛冠军柏太阳神队
2012年4月17日,在亚冠联赛第四轮交锋中,广州恒大坐做阵主场迎战日本J联赛冠军柏太阳神队,经过94分钟鏖战,最终凭借巴西外援穆里奇的梅开二度和一次助功3比1战胜日本冠军,从而以总积7分的成绩跃居小组头名,出线形势一片大好。
求一些关于中国足球的评价文章和一些中超的评价文章
亚青会足球赛中,中国U14国少队0比1不敌东帝汶队;联想起前不久国青刚刚1比2不敌缅甸队。我们青少年足球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的青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王宇[微博],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评论员,报道中国足[微博]球多年。昨日,他向笔者讲述了关于中国足球的两个小故事。这两个故事,讲出了中国青少年足球面临的无奈,让我对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培养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故事一
这是一个故事,真人真事。
黄俊逸,18岁,现在效力于山东全运队,即将随队参加辽宁全运会的决赛阶段比赛。黄俊逸的脚下技术很好,策应做球能力一流……在他的面前,一幅职业球员的闪亮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然而,全运会过后,黄俊逸就要……成为同济大学今年招收的大一新生了。
黄俊逸的足球生涯,5岁就开始了,并且一路进入青岛足协队,参加了省运会。完成省运会任务之后,黄俊逸选择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单纯的高中生。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五的水平上。作为普通高中生度过了一个学期之后,黄俊逸重新回归了职业足球圈,进入了青岛中能[微博]梯队,他回归的理由很单纯:“光学习的话,感觉还有事没干,自己的精力没用完,还是可以学习、足球两边走。”
不过,黄俊逸“两边走”的心愿,终究还是没办法达成——会考结束之后,黄俊逸终于还是被借调进了山东全运队,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集训生活,整个高三都没有上。
故事讲到这儿,停下来感叹一下:对于升入高中以后的中国孩子来说,球员和学生这两种身份,完全就是水火不容。想做球员,就得在比赛成绩的压力下长期集训;想当学生,就要屈服于高考指挥棒全天学习。想像欧洲或者日本那样两不耽误,在现阶段或者可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
至于球员黄俊逸为何想要重新成为学生黄俊逸,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是职业足球圈的氛围。
所谓氛围,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成绩压力之下,快乐足球的初心难寻。高三之前,黄俊逸身兼两种身份,下午4时前认真地学习,下午4时后高兴地踢球。但是之后,黄俊逸只剩球员一个身份。在进队之初,他甚至会在晚上自己去找一个教室,拿出家人捎来的高中试卷来做,试图延续学习的节奏。然而职业足球的训练强度以及全运会的成绩压力,是他在以往的足球生涯里未曾尝试过的,这些都把足球带来的快乐冲淡了很多。关于这一点,相信不仅是黄俊逸一个人有体会,几乎每一位中国职业球员,都会有深刻的切身感受。
氛围的另一方面,是职业球队内部的气氛和关系。十七八岁的普通孩子,都还身处在单纯天真的校园里,除了学习之外,大家基本上算是心无旁骛、无忧无虑,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美好。但是十七八岁的专业或者职业球员,情况大不相同。普通孩子直到几年后甚至十年后才要接触的现实,才要面对的问题,小球员们早就需要被迫承受了。
黄俊逸也提到了如今中国足球的名声,“进国字号的队友回来后说,以后你进了国青国少,千万别上微博,都是骂的。”踢球不能得到掌声,反而遭到谩骂侮辱,好学生黄俊逸对此表示难以接受。
总而言之,球员黄俊逸把自己如今所处的环境,形容为“外表光鲜的监狱”。
黄俊逸的遭遇十分普遍,可以说是每位中国球员的必由之路。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可能没有梅西、罗纳尔多。只不过在现有足球青训体系之下,我们的梅西、罗纳尔多,最多也只不过被培养成了中国国脚;或者像黄俊逸这样,在尝试过足球道路之后选择退出;又或者,干脆从来未曾接触过足球,士农工商成了他们的归宿……
故事二
可供挑选球员60人——1998年龄段国少的困境
偶然之间,我又被中国足球的惨淡现实刺了一下。
7月17日傍晚6时30分,国家队在香河的最后一练已经结束,球员教练已经返回了宿舍,记者们也纷纷离去。在基地北侧的1号场地,却还有一支穿着国家队服装的球队在训练,走近一看,是一支青少年国家队。在我的印象里,自从1997、1998年龄段严查骨龄之后,我们的青少年球队,应该实力还算不错。
凑到近前,认出了张海涛指导和唐晓程指导,由此知道这应该是今年刚成立的国少。今年9月就要去打亚少赛预选赛。然后发现原来国奥、国青、国安[微博]的守门员教练李立新指导正站在场边,而且李指导很随和,愿意抽空和我简单聊几句,这一聊不要紧,刚才的“实力不错”印象完全被颠覆……如下:
1、新建1998年龄段球队,可供挑选的球员只有……60人左右。
2、60人挑一支国家队够吓人了吧,这还没完。具体到守门员位置,只有……3个人!得,这下子也甭挑选了,一勺烩一锅端,都来吧。
3、3个门将现在伤了俩,而且都是骨折。不过两个孩子还是都坚持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训练。手指骨折的不能打对抗,鼻梁骨折刚好的,还要参加对抗。剩下的那位健康的,从小是田径体育生,刚刚改练足球……1年。
继续观察正在打分组对抗的球队。第一感觉,是张海涛和唐晓程两位教练的嗓子都快喊破了。特别是主教练张海涛,恨不能每分钟要叫停两次,大声向球员们交代,声音已经嘶哑。唐晓程还好,他在鲁能[微博]足校带队时就是著名的大嗓门,带着胶东味的“好的”曾一直飘荡在球场上,但是在这里,“好的”出现的频率大幅下降。
然后仔细看看那位硕果仅存的门将,只需要看几眼,就能发现他确实刚刚练足球。首先,他的出球相当之差,几分钟之内,连续两次试图把队友的回传球,用短传交给禁区前沿的小伙伴,结果一次还没来得及起脚,就被前锋抢走直接破门,另一次把球传了出去,但队友被前锋绕前抢断,直接形成单刀……
看完了离我最近的这位门将,再大略看看其他球员,也没有任何一个能让人眼前一亮,都是典型的中国球员,没什么特点,甚至球都传不准。
这就是我们的1998年龄段国字号球队,即将出战亚少赛预选赛的国字号球队。如果在9月份的某场比赛里他们也输个1:5,我不会有丝毫奇怪。
王烈:跟师必得“学我像我超我”
连续7次担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培养14名继承人,32载传道授业,他对继承人的期待正逐渐成为现实——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上,有一场特殊的相逢——有着“小儿王”之称的国医大师王烈和他第二批继承人原晓风、李立新同时出现在了名单上。
第七次入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烈早已波澜不惊。但在第一次入选时他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的继承人全都成长为了杏林英才:李宏伟深受群众欢迎,被誉为“李小孩”;李立新和原晓风都成为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孙丽平成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冯晓纯被评为吉林省名中医……
“学我像我超我”,随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深入推进,王烈对学生的期待正逐渐成为现实。
7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14名继承人,32载传道授业,王烈的传承故事,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一个缩影。该项工作自1990年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累计遴选3404名指导老师,培养6562名继承人。前六批继承人中已有24人被评为全国名中医、22人成长为岐黄学者、219人成长为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20余人入选青年岐黄学者和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
三尺诊台也是三尺讲台
“鉴于当前有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年事已高,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予以继承,否则,这些经验和专长将会失传,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1990年夏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和卫生部联合作出的《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道出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的紧迫性,启动了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这一年,一大批和王烈一样有真本事的老中医药专家成为指导老师。也是从这一年起,王烈的三尺诊台旁,继承人的身影多了起来。
清晨6点,长春的风格外清冷。开诊前1小时,王烈的诊室里,继承人们依次落座,王烈拿出提前准备的讲稿,细细讲解他对疾病的认识、临证心得、经方验方,小课结束后进行临床带教,让继承人们进一步巩固所学。这是王烈传承学术经验的独特方法——小课与带教结合。
这些凝结着王烈学术思想的小课讲稿越积越厚,最终被整理成王烈学术经验婴童系列丛书。
写书,是王烈传承学术经验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在王烈看来,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临床带教,能得其亲传的人数始终有限,但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成论文、书籍,传播半径大大增加,会让更多的中医儿科医生受益。
任职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的主任医师孙丽平回忆,每逢学术交流,王烈总是带着厚厚一沓书去,换回厚厚一沓书来,以书为媒,一方面将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吸纳他人的学术思想为己所用。
如今,92岁的王烈仍然保持着笔耕不辍的习惯,天未亮时起床,写书稿、写讲稿,6点到医院给继承人们上小课,7点开诊。第七批继承人拜入师门月余时间,王烈已经给他们上了8次小课。
“师徒相承是古代中医药传承主要形式,也是当代传承的重要方式。从我前六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来看,这个路子是对的,应该坚持下去。”王烈认为,院校教育为中医学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跟师学习重在传承老师经验,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王烈对师带徒模式的重视,也源于他对自己恩师的感念。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专业的王烈,对中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长春汽车厂职工医院工作期间得医院三位老中医点拨启蒙,在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夯实了理论基础,又幸得当时长春中医学院教授云鹏、胡永盛和长春市中医院朱志龙等名医的尽心传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他至今仍记得恩师教导,朗朗成诵:“书为我师勤多阅,方即吾友贵择交;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临证之道,不用古方,不能治病。拘守古方,亦不能治病;方之贵不在今古,惟在适合病情,治疗上确有效能者……”
“师不严误人子弟而难解惑”
“老师经常用‘学我像我超我’来勉励我们,希望我们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能够超越他。”孙丽平解释,“学我”,即学习老师的看病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汲取经验;“像我”,即像老师一样,思路正确,辨证合理,用药得当,处方严谨;“超我”,即学习老师经验,不能墨守成规止步不前,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用现代科学理论,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
“学我容易,像我也不难,但超我必须在守正创新方面下功夫。”王烈说。
因此,王烈格外重视继承人创新思维的培养。他经常以他发现和应用白屈菜的故事为例,勉励继承人们勤思考多创新。
1969年,王烈在一次上山采药过程中偶然了解到民间常用白屈菜治疗腹泻,便以身试药,确定药物效果及使用剂量。在一次偶然的临床实践中,他发现白屈菜还有治疗咳嗽的功效,便将白屈菜用于单纯百日咳的治疗,并不断优化制剂,最终还将白屈菜纳入中药饮片使用并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和2020年版。
“老师还鼓励我们做科研、做课题,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升,他带领我们开展小儿哮喘病的临床、理论与基础研究,形成‘三个理论、五方、十四法、五种新药、六个制剂’,在病因、治则、预防等方面形成了创新性理论体系,不断优化系列防治方案,被国内同行所公认并被纳入教材,并作为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孙丽平补充说,她牵头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中医药减少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抗生物应用的示范研究,也正是在王烈的鼓励和指导下完成的。
“医不严遗害病家而轻生命,师不严误人子弟而难解惑”,让继承人“学我像我超我”的背后,是王烈对他们近乎苛刻的严厉。
“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高,我曾因为门诊病历没写好被训哭过。”孙丽平说,王烈对病历的格式、四诊描述乃至标点符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有一次孙丽平在匆忙中出了差错,病历本被王烈愤怒地扔到了地上。
“老师布置的任务,每次都要扒层皮!”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原晓风对王烈的严厉早有耳闻,甚至因为惧怕,在拜师前还打了退堂鼓。原晓风回忆说,如有临证启发,王烈会“逼着”她及时总结提炼,撰写学术文章;两万多字的论文,王烈一个字一个字看,要求她一遍一遍改;如果有人敢在学习上“糊弄”王烈,等待他的必将是劈头盖脸一顿教训。无数个点灯熬油的夜晚,换来了原晓风等继承人的中医真本领。
希望中医儿科的路越走越宽
“晓风啊,你是在我身边成长起来的,年龄对比之下偏大了,算是大器晚成,一定要为中医儿科事业发展做些事情。”对原晓风,王烈总是唠叨着,敦促着。
谨记王烈的教诲,原晓风上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一职后,便立志要将中医儿科做大做强。
在王烈和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从一个临床科室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00张床位的诊疗中心,其中医特色更是在全国声名远扬,高峰期日均门诊人次达到1000余人。
“王老医德医风高尚,什么事都站在患者角度考虑,从不开贵方名方,甚至倒贴钱给患者买吃的、买车票,我们中心的医生都深受王老影响,学老体贴病人的作风,处方以效优价廉为原则,患者平均花费也就在一两百左右。”原晓风说。
据介绍,儿童诊疗中心团队以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突出中医治疗优势,构建哮喘的三期分治理论、小儿哮喘苗期理论、哮咳理论;以培土生金豁痰开闭法为治疗原则创立痰湿闭肺型肺炎喘嗽;形成三期分治过敏性紫癜,开胃进食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等诊疗思路,临床疗效受到广泛认可。
王烈和其继承人还通过著书立说,举办学术会议、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班等形式,向全国各地的中医儿科医生“传经送宝”,毫无保留。
“大家都是各家中医院的儿科主任,经过严格筛选从全国各地赶来,就是想学点真本事。这几个方子你们抄下来背下来,回去一用就灵,让患者见到真疗效。”在一次培训班上,王烈将自己治疗小儿抽动症等疾病的常用方一字不落地传授给学员。
在《婴童药录》一书的勉言中,王烈写下师训:“靠杏林真本事吃饭,让本草真疗效说话。”如今,他不仅践行了师训,还将自己一身真本事悉数传于弟子,传于中医儿科同仁甚至是陌生人。
“他不怕自己的真本事被学了去,反而觉得学会的人越多越好,更多人体验到疗效,才会有更多人信赖中医儿科,这样中医儿科发展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原晓风说。
“现在我年事已高,但仍会坚持闻鸡起舞,继续教学和临床工作,为发展中医药儿科事业贡献余热。”王烈说。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797人,专任教师496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44%,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近9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全部教师的48.8%。专职教师队伍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2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4人,北京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8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10人,近百名中青年教师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人才及“青年英才”计划。
北京市优秀教师(6人):曾建唐、陈彦玲、陈家庆、戴波、吴波、刘广斌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5个;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2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级精品课程6门。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石化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石化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工程教育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牵头)、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带头人获评年份1 机电测控技术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俞建荣2008年2电工电子教学团队戴波2008年3工程教育教学团队焦向东 2007年4环境治理与调控技术教学团队陈家庆2010年5化工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靳海波2009年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5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获批时间级别1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0年 国家级2机械工程 2010年 国家级3自动化 2010年 国家级4高分子材料与科学 2011年 国家级5制药工程 2011年 国家级6机械电子工程 2011年 国家级7通信工程 2011年 国家级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年 国家级北京市级精品课程(6门):电工学、化工原理、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工程训练、化学反应工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学成果 序号项目名称完成人级别时间1 “校企共赢,走向融合”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郭文莉、韩占生、吴波、刘红琳、李刚、张建国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2“面向工程,校企协同”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郭文莉、刘红琳、孟波、吴波、戴波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 3“多校企联合,资源共享”的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吴波、刘华、隋金玲、李合增、张剑锋、赵志强、邹积亭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 4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电气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戴波、刘建东、纪文刚、杨永红、张立新、蓝波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5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机械类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陈家庆、曹建树、蔡晓君、刘湘晨、代峰燕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6一般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刘红琳、许恩江、陈琪、黄艳芳、于溯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7基于四合作的本科人才培养北京模式理论与实践探索吴岩、王晓燕、张炼、王新凤、陈运辉、许一新、刘娟、王秀平、杨鹏、高国华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8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服务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郭广生、郭福、韩占生、杜晓林、张、琪、李雪华、薛素铎、刘红琳、李雨竹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9“校企共赢、走向融合”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郭文莉、韩占生、吴波、刘红琳、李刚、李立新、崔昶、张建国、杨永红、闫笑非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10环境工程专业特色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陈家庆、孔惠、周翠红、桑义敏、常俊英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11机电类专业“回归工程”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焦向东、曹建树、薛龙、俞建荣、吴立志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12一般院校电工电子基础“回归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戴波、曾建唐、吴波、李洋、蓝波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13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石油化工”特色人才培养李翠清、靳海波、罗国华、赵如松、任晓光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化学工程、机械工程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化学工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环境工程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1个,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光机电装备技术实验室、恩泽生物质精细化工实验室、特种弹性体复合材料实验室
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 校训 宁静致远,务本维新 校徽 校标整体造型为圆形,圆形被看做是最完美的图形,象征着圆满、成功,用在学校校标之中,寓意学校莘莘学子都能有圆满、成功的未来。 校标中心图形是“北”字拼音声母“B”,代表着“北京”,点名了学校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也迎合了设计背景中学校发展定位“立足北京,依托行业,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仔细观察,图形呦多个字母夸张变形、组合而成,分别是“B、I、O、P、T”,是学校英文名称首字母的组合变形,每个字母都各具动态,是很巧妙的组合。
校标中学校中英文校名环绕,色彩为纯粹的蓝色,有一种宁静之感,迎合了学校“宁静致远”的校训。 截至2014年9月,该校设有校学生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科技协会等校级学生组织以及36个学生社团。开展有校辩论赛、舞蹈大赛、社团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安全知识竞赛、迎新晚会、毕业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月、科技活动月、十佳学生评选等一批活动。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的研究队伍
博士生导师 :杨传平教授、刘桂丰教授、柳参奎教授、李玉花教授、阎秀峰教授、张含国教授、沈海龙教授、姜静教授、姜廷波教授、王玉成教授、王秋玉教授、詹亚光教授、李成浩教授、戴绍军教授、王洋教授、金丽华教授、李莉教授、刘关君教授、程玉祥教授,邹学忠教授(兼职),段安安教授(兼职),马伟教授(兼职),卢孟柱研究员(兼职),苏晓华研究员(兼职),邱德友研究员(兼职),齐力旺研究员(兼职)
硕士生导师:李开隆教授、夏德安副教授、魏志刚副教授、曲冠证副教授、李淑娟副教授、徐启江副教授、许志茹副教授、李立新副教授、曾凡锁副教授、王超副教授、高彩球副教授
讲师:齐立志、马旭俊、李慧玉、新、郑磊、郑密、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