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觉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报道

文章内容

北京奥运会火炬叫什么名字,北京奥运会主火炬之迷

tamoadmin 2024-05-30
1.奥运圣火是什么装置,是利用什么原理燃烧的2.奥运会的火炬燃料成分是什么?遇到水会熄灭吗?3.奥运火种从哪里来?4.奥运火炬变迁背后的能源变革-5.北京奥运会

1.奥运圣火是什么装置,是利用什么原理燃烧的

2.奥运会的火炬燃料成分是什么?遇到水会熄灭吗?

3.奥运火种从哪里来?

4.奥运火炬变迁背后的能源变革-

5.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是谁?是谁最后点燃圣火?

北京奥运会火炬叫什么名字,北京奥运会主火炬之迷

昨天的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上,已经把主火炬点燃了呀,两个运动员把奥运圣火火炬插入雪花中心的时候,就是点燃主火炬的仪式。本届冬奥会点燃主火炬,这样的仪式主要是为了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是低碳环保的理念。和往届奥运会不同的是,这一届奥运会的主火炬点火仪式是极其简单的。并没有大家所期待的那种气势恢宏的点火仪式,而是两个运动员直接把火炬插入一片大大的雪花中心。但本届奥运会的总导演张艺谋在采访中就已经说过,这一次是希望把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奥运会里面体现出来的。他们想要把这一届的奥运会打造成绝无仅有的一届,而点燃主火炬的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次点燃奥运会的火炬小小的,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前奏,这样极其简单的方式不仅获得了奥组委的认可,也被理解理念的大家所接受和喜欢。

二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看到主火炬的火苗虽然很小,但是却是在雪花的中心点燃的。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美好祈愿,就一点小小的火苗,可以成为燎原之势,为大家展现更光明的未来。虽然这样的点火仪式结束的让人猝不及防,我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那片雪花会火花四溅,或者在空中飞一飞之类的。但他就这样突然结束了,给了大家无尽的美好想象。这或许就是中国5000年文化的沉淀,才能展现出它的美好吧!不需要非常直白的告诉大家它的寓意是什么,但大家却总是可以突然顿悟。

三是展现了奥运会的诗意。我很喜欢一个博主,对于奥运会开幕式的评价。他说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是史诗级的表演,那个时候中国以强势的姿态再次出现在全世界面前。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以诗词的形式出现,中国已足够强大,只需要展现自己更深厚的文化。这一次的奥运会开幕式主要体现了冰雪的意境,所以主色调是蓝色,虽然中间也穿插了中国红,但都是在主色调之上的。我们所能想象的各种各样气势恢宏的主火炬点燃仪式,好像和这样的诗情画意在一起显得有些突兀。而这样的主火炬点燃仪式,虽然简单,却让整个开幕式更加协调。

其实不管主火炬是怎样点燃的,不管大家对于这样的点燃方式感到惊喜或者遗憾。我们都共同希望这一届奥运会可以更精彩,也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吧!

奥运圣火是什么装置,是利用什么原理燃烧的

奥林匹克火炬仪式起源于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火种的故事奥运会的火炬仪式。

相传,古希腊的奥林匹亚山是众神的栖息之地,当地人们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隔4年就要祭祀一次众神。

一、意义

象征光明、勇敢、团结和友谊的奥运火炬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它使不同肤色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

二、北京奥运会火炬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奥运会的火炬燃料成分是什么?遇到水会熄灭吗?

奥运火炬的构造及原理 独特的“芯”设计 创造自己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 在近几届奥运会火炬设计中,一般都只进行外形设计,而内部燃烧系统基本都通过购买原来成型的技术来解决。北京奥组委慎重研究后,决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 科研实力雄厚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成为竞争这一设计方案的积极参与者。为此,集团几十名相关领域的精干科研人员组成了设计攻关团队,并委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为火炬内部燃烧系统总设计师。 “简单地说,火炬内部燃烧系统就是在火炬内安装一套设备,使火炬在点燃后能在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复杂环境下保持一段时间燃烧不熄,完成接力传递。”刘兴洲院士介绍说,北京奥运会火炬内部燃烧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即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用于储存燃气的燃气罐。“我们就是要在很小、弯曲且不规则的空间内精心安装固定好这些装备。” 最先需要解决的是燃料。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奥运火种从哪里来?

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一般都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他有着强大的防水作用,遇到水是不会熄灭的。日本奥运会火炬传播还真的让全世界都震撼了,必经在火炬的传播过程中竟然三翻四次地熄灭!甚至难以点燃,甚至连奥委会的人员也不得不摇头了!奥运会的火炬到底是怎么成分的东西?为何它的熄灭会让大家那么意外?因为它是一种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按道理是不会被风雨所弄灭。

一、使用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的奥运火炬,按道理是一种不会随便被风吹灭,而被雨所淋灭的材料

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其实就是类似一种天然气或者汽油的材料,完美混合后是一种可以燃烧很久的材料;奥运火把传递是很神圣的存在,所以在材料上特意研究使用,保证了奥运圣火不会因为普通的天气所弄灭,为了展示?一环第一环,奥运圣火永不灭?的精神,它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专门研发的。按道理奥运圣火是不会随便熄灭的,但日本奥运会火把传递则完美展示了?没有什么不可能?。

二、日本奥运传递的路上,各种意外的发生真的让世界都表示很震惊

留意过2020年日本火炬传递环境都会记得,这一年的火炬仿佛特别脆弱,在传递的过程里面就出现了突然熄灭的情况;而让人震惊的是,当火炬好不容易传递完后竟然无法在火炬终点所点亮!虽热电视上直接跳过了重新点燃的画面,可总有观众还是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难怪连奥委会的人员都变得沉默不语了,所以说火炬材料再好还不如妥善处理好。

正常情况下,奥运会火炬的燃料确实不容易被风雨所淋灭,但总有意外的情况。

奥运火炬变迁背后的能源变革-

奥运火种是从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来的。

奥运会召开前,依照宗教规定人们聚集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前,举行庄严肃穆的仪式,从祭坛点燃火炬,然后奔赴希腊各个城邦。

火炬手高举火炬,一边奔跑,一边呼喊:“停止一切战争,参加运动会!”火炬像一道严格的命令,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力,火炬到哪里,哪里的战火就熄灭了。即使是在激烈厮杀的城邦也都纷纷放下武器,神圣休战开始了。

象征意义:

奥运会期间在主会场燃烧的火焰即是奥林匹克圣火,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火一到人间就再也收不回去。

宙斯只好规定,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根据这个神话,古奥运会在开幕前必须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由祭司从圣坛上点燃奥林匹亚之火,所有运动员一齐向火炬奔跑,最先到达的三名运动员将高举火炬跑遍希腊,传谕停止一切战争,开始四年一度的奥运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奥林匹克圣火

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是谁?是谁最后点燃圣火?

兼顾美学与实用的平衡中,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在火炬之中。

文 智造前研

1934 年,在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上决定,恢复部分古代奥运会旧制。规定运动会期间,从开幕日期至闭幕式止,在主体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火种必须来自奥林匹亚,采取火炬接力方式从奥林匹亚传到主办国。

自此之后,从 1936 年柏林奥运会起,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延续至今已经经过了 39 届。而在这 39 届奥运会中,奥运火炬从设计、材质以及燃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兼顾美学与实用的平衡中,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在火炬之中,见微知著,奥运火炬变迁的背后是一场能源变革。

柏林奥林匹克 体育 场的主火炬呈三脚架形状,灵感来自古希腊的图案,大约有 2.20 米高。柏林奥运圣火传递为第一次成功举办的圣火传递,媒体、电台和拍摄奥运会官方**的团队都对此进行了记录和报道。

在第一次奥运火炬传递之前,1928 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和 1932 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都有标志性的主火炬点燃仪式。然而,点燃主火炬的火种并非采集自奥林匹亚,也没有通过传递的方式被运送到开幕式现场。

使用火炬传递圣火的想法并不是突发奇想。受到古代方法启发组委会最初的想法是将圣火保存在树茎上,这种树茎取自地中海的一种树,这种树以燃烧缓慢而闻名。但是,从实际出发,最终采用了火炬传递的方式。由于市场上没有符合要求的火炬,组委会决定制作特定火炬。

(图为 1936 年柏林奥运会火炬,银色钢制材质,整个火炬 70 厘米,其中支架 28 厘米,燃料采用镁管、易燃膏。燃烧时间至少为 10 分钟)

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仪式,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896 至 1932 年的酝酿萌芽期、1936 至 1980 年的仪式形成期和 1984 年至今的创新发展期。经过 80 余年的发展完善,火炬传递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仪式。智造前研对过去的 39 届奥运会的火炬细节做了详细的统计。

奥运火炬的传递需路经各种自然环境,冬奥会火炬尤其要注意应对冬季地温、多风、多雨雪的气候条件。历届奥运火炬设计都必须通过极为严苛的环境技术测试,在风雨交加、大雪纷飞的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均需保证火炬熊熊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且需要考虑手持奔跑的传递姿态下,确保火炬火焰燃烧时火炬手的安全。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环境,也需针对性的做出技术调整和突破,以使用极端传递环境的严苛挑战。而燃料作为火炬燃烧的核心成分,一直是火炬设计者精心考虑的重要方面,除了受到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外,节能、环保、燃烧安全及火焰颜色等均是影响火炬燃料选择的因素。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奥运会火炬主要是以金属镁作为燃料。镁的熔点为 65.1 摄氏度。在空气中就能点燃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但镁十分活泼,同时由于成本较高,燃烧颜色不够美观,后不再采用。

天然树脂松香也曾短暂的出现在奥运会火炬燃料中,但是树脂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雾,而且有刺鼻的气味。燃烧中途易熄灭,火焰的焰色也并不美观,因此天然树脂松香也只是昙花一现。

液化石油气出现在了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但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物质,空气中含量超标后遇明火即爆炸。同时在燃烧的过程中对附近的观众的身体 健康 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低的危害和污染,之后也淡出了奥运会的火炬之中。

火药、汽油、酒精和特制橄榄油等等也在奥运会的 历史 上短暂的留下了一笔,1996 年亚特兰大夏奥会首次以丙烯作为燃料,丙烯燃烧虽然可以产生清晰显目的火焰,但却会产生污染严重的黑烟。2000 年悉尼夏奥会火炬采了用更为环保的混合燃气,丙烷和丁烷以 35:65 的比例混合燃烧产生的火焰无烟尘且清晰明亮。

此外,丁烷丙烷混合燃料沸点低,在常温常压下易气化的特点大大减轻了燃料罐的重量,且更为经济。在此之后举办的 2004 年雅典夏奥会、2006 年多哈亚运会等,均采用了相似的燃料方案。

近代奥运会的火炬燃料通常采用的是丙烷,价格低廉且温度范围比较宽,常温加压后更易液化,便于贮存在火炬中。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清洁燃料,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同时丙烷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这样的颜色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摄影的需要。这也使得丙烷成为了众多奥运会火炬燃料的首选。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和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燃料都采用了氢气,但两者之间也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当时日本计划借助东京奥运势头,大力发展氢能。不仅有丰田车企提供的氢能大巴、作为运动员往返场馆与奥运村之间的工具,同时日本政府还专门在奥运村附近建设了加氢站。但氢能利用涉及“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多个环节,对氢能综合利用水平要求很高。最终由于受到氢燃料电池市场空间小,制氢、储氢、运氢等环节仍有技术瓶颈,同时成本层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再加上疫情控制不力等因素影响,最终奥运氢能源秀只能搁浅。

而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却顺利实现了氢能利用的多个场景,开展制、储、运、加氢全供应链建设,氢能发动机已装配在公交、物流等不同车型;试制氢燃料电池发电车作为赛事场馆应急电源备用,配置输出功率为 400kW 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实现无时差供电切换。北京冬奥会将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投入 789 辆氢燃料大巴车服务赛事,赛后将转换为城市公交。氢能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推动了氢能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带动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灵感:北京将是第一个先后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是向中国首都的奥运遗产致敬,设计上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造型相似,看起来像一个大卷轴。)

目前京张尤其是张家口已形成产业链齐全,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值得一提的是,2 月 4 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炬台创新采用绿氢作为燃料,点亮冬奥史上首支“绿氢”火炬。氢气被认为是最为清洁环保的燃料,其燃烧产物只产生能量和水,是完全的零排放燃料。而根据氢气制备的来源,以煤炭为原料制取的氢气被称作“灰氢”,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的氢气被称为“蓝氢”,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是最为环保绿色的氢气。

百年奥运火炬的变迁是全球能源领域大调整、大变革的缩影,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呈现多点突破、加速应用、影响深远等特点。供给侧的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需求侧的电动 汽车 和转化环节的智能电网处在市场导入期,可燃冰开发、碳捕获封存等技术有望取得新突破。能源技术革命已经引发了产业革命,将对能源供应结构、生产和利用方式、产业组织、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引领全球进入新一轮工业革命。

谁是最后一棒奥运火炬传递手?已成为奥运会开幕式前最令人期待的悬念,火炬即将到达点火台的那一刹那,将成为奥运会最经典的镜头之一。主火炬手高擎火炬完成点燃动作,这是奥林匹克仪式的最强音,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所以,每一届奥运会组委会都会在最后一棒火炬传递手的人选上慎重考量。而在中国,有望担任最后一棒火炬传递手的人选很多,但是要众望所归,还得经过细细的一番斟酌。

现在,大家都对8月8日晚8点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究竟是由谁来担当最后一棒火炬手,猜测不断。作为中国体坛的两面旗帜,“第一速度”刘翔和“第一高度”姚明一直众望所归。

但由于刘翔已在北京奥运圣火全球传递的启动仪式上参与火炬接力。根据国际奥委会“一名火炬手只能在一次奥运会上参加一次接力”的相关规定,刘翔将不可能再担任主火炬手。因此,外界关注的目光就更集中地落在巨人姚明身上。

此外,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也使最后一棒火炬手的人选产生了更多的变数。由姚明托举“敬礼娃娃”郎铮点燃圣火的建议,曾在网上风靡一时。同时被广为提及的“灾区面孔”还有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称号的警花蒋敏、“可乐男孩”薛枭、年仅九岁的“英雄少年”林浩。

另外,除了刘翔、姚明被一致看好外,为中国赢得首枚奥运金牌的老枪许海峰也呼声颇高。在某网站的“北京奥运主火炬手人选”排行榜上,许海峰的人气甚至超过姚明。而已确定圣火传递北京站火炬手身份的许海峰也曾表示:希望自己能跑最后一棒。

作为国际乒坛“梦之队”的新一姐,张怡宁的北京籍身份成为她竞争主火炬手的重要砝码。尽管北京奥运,中国人都是东道主,但北京人无疑能更为直接地诠释“东道主”的含义。

此外,桑兰、何振梁、成龙、何振梁、朗铮、许海峰、袁隆平、金晶等人也因其各自的特色屡被大众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