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萨马兰奇
1.29屆奥运会共有多少个国家参加?多少个国家首领及要职人员参加了本届奥运会?
2.说下萨科奇这个人
3.知晓08年国内外大事来帮帮忙吧
4.今晚的奥运会的开幕式要开多长时间
5.关于俄格冲突的几个问题
29屆奥运会共有多少个国家参加?多少个国家首领及要职人员参加了本届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共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50名运动员参加. 中国运动员有运动员639人参加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38个分项的全部比赛。其中运动员639人、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各个体协,包括42个少数民族,平均年龄22.4岁。其中有469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奥运会。 一些大国元首,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比如: 布什 日本首相 福田康夫 法国总统 萨科齐 俄罗斯总理 英国首相 布朗
说下萨科奇这个人
◆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曾先后在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担任律师。
◆1977年,年仅22岁的他就开始踏入仕途。1983年,28岁的他当选为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1988年,他当选法国国民议会议员,1993年担任预算部长兼政府发言人,2002年5月任内政部长。2004年11月28日,他当选为法国人民运动联盟主席。2004年4月至同年11月任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2005年5月再次出任内政部长。2007年5月6日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并于5月16日正式就职?,任期5年。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Sarkozy,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的正确中文发音应该是“萨高济”,将两个不吐气的音节改成两个吐气音,使中国人读起来都感到别扭、费劲。法国人听到中文“萨高济”的发音,没有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而说“萨科齐”法国人则不知道是何许人也。
全名是尼古拉?保罗?斯特凡纳?萨科齐?德纳吉-博乔(Nicolas?Paul?Stéphane?Sarközy?de?Nagy-Bocsa?)。 萨科奇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曾先后在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担任律师。他现任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主席。? 萨科奇很早就从政,经历丰富。他1983年出任讷伊市市长,1988年当选法国国民议会议员,1993年担任预算部长,2002年担任内政部长,2004年出任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2005年再次出任内政部长。? 2007年3月,萨科奇为参加总统选举辞去内政部长职务。希拉克总统宣布不再竞选连任之后,萨科齐不仅得到人民运动联盟的一致拥护,也得到希拉克的支持。在竞选中,萨科齐代表传统右翼,主张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和增加就业,同时主张改革现行社会福利和劳工制度、改善治安状况、加强对移民控制。在第一轮选举中,他的得票率为31.18%。? 萨科奇经历了两次婚姻,共有三个子女。1996年,他与前任妻子塞西莉亚结婚,婚后生有一子。 在2007年5月7日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战胜左派候选人罗亚尔,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统。 2007年5月,法国总统竞选活动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改善经济增长、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移民政策几个方面。萨科齐的简要政策主张是: 在经济与就业方面,豁免对超时工作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税;减征4%的税收以及社会负担费用,该举措将使得法国国民增加680亿欧元的收入;设计一种新的单一劳动合同,雇员的权利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灵活性将会鼓励企业主雇请更多的工人;禁止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黄金降落伞”(即: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或离任的政府官员在失去他们原来的工作后,在经济上给予其丰厚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安排政策,阻止将股买卖的特权仅限于公司的老板;继续将退休年龄维持在60岁,坚持每周35小时工作制,工人们有权拒绝超时工作;减少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降低政府的公共债务;萨科奇所在的联盟运动党曾公开承诺,萨科奇当选总统后,在五年时间之内将政府公共债务减少60%,将公共支出的增长水平增加到1.5%。 在移民方面,减少非法移民数量,实行选择性的移民政策,以有利于那些具备一定资格的工人进入法国; 设立专门的移民和国民身份认证机构,使得国民身份认证不再被视为社会的禁忌。 在福利与社会政策方面,对交通以及能源部门的退休人员实行更加优厚的养老金政策,同时提高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通过法案使得全体国民享有房屋居住权,对于任何没有住房的法国国民,将在两年内为他们提供居所。 在机构改革上,萨科齐主张总统只能连续担任两届;而总统有权直接在议会发表讲话;在议会上院实行比例代表制。 在外交政策上,萨科齐对美国态度友好,将与美国建立“深厚、真诚、坚定”的伙伴关系,“我想告诉美国朋友,他们可以依靠我们的友谊,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法国将永远站在他们身边,但法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认为美国在阻止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应该受到谴责,也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萨科齐呼吁美国不要阻止应对全球变暖现象的措施,他说:“相反,他们应当领导这一斗争,因为这事关人类的命运。” 2007年5月7日,经过几轮投票,终于当选为法国新任总统,成为法国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的总统。[编辑本段]年轻有为
1.传统右翼代表 2.作风直言敢干 3.支持自由市场经济 4.降低企业福利 5.强调“国民性” 萨科奇今年才50多岁,在法国政坛属于少壮派人物。萨科奇是传统右翼代表,以“直言敢干”的强势作风著称。他支持自由市场经济,主张降低企业社会福利和税收负担,从而刺激经济发展以降低失业率;他力主改革现行的社会福利和劳工制度,鼓励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以增加收入;他还强调法国的“国民性”以及加强对移民控制,以此吸引“深右”选民。萨科奇提出的竞选口号是“团结起来,一切皆有可能”。[编辑本段]政策主张
■一、经济与就业 豁免对超时工作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税; 减征4%的税收以及社会负担费用,该举措将使得法国国民增加680亿欧元的收入; 设计一种新的单一劳动合同,雇员的权利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灵活性将会鼓励企业主雇请更多的工人; 禁止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黄金降落伞”(即: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或离任的政府官员在失去他们原来的工作后,在经济上给予其丰厚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安排政策,阻止将股买卖的特权仅限于公司的老板; 继续将退休年龄维持在60岁,坚持每周35小时工作制,工人们有权拒绝超时工作; 减少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降低政府的公共债务; 萨科奇所在的人民联盟运动党曾公开承诺,萨科奇当选总统后,在五年时间之内将政府公共债务减少60%,将公共支出的增长水平增加到1.5%。 ■二、法律与移民 减少对多次犯罪者的量刑标准,增加对青年少犯罪的量刑标准; 确保法官们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 减少非法移民数量,实行选择性的移民政策,以有利于那些具备一定资格的工人进入法国; 设立专门的移民和国民身份认证机构,使得国民身份认证不再被视为社会的禁忌。 ■三、福利与社会政策 对交通以及能源部门的退休人员实行更加优厚的养老金政策,同时提高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 允许同性恋者成立民间协会,对那些已经生活在一起的同性恋者实行同样的税收、移民以及社会政策,但不允许这些同性恋者结婚或者收养小孩; 通过法案使得全体国民享有房屋居住权,对于任何没有住房的法国国民,将在两年内为他们提供居所。 ■四、外交政策 欧洲:向欧洲中央银行施加压力,要求他们降低欧元汇率,在有效遏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增加经济和就业率;支持欧盟与土耳其之间就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行协商对话,但不主张土耳其可以获得完整的欧盟成员国资格;暂停一些新国家申请加入欧盟;希望在2009年之前化解欧洲宪法僵局,要求简化欧洲宪法的条款,这些条款包括延长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任期、设立欧盟外交部长、增加就司法以及移民问题进行投票国家数量、提升欧洲议会的权限、给予普通公民向委员会提交政策的权利。 伊朗:伊朗获得核武器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如果德黑兰执意拒绝遵守联合国的决议,将寻求对伊朗实行更多的惩罚性制裁。 美国:将与美国建立“深厚、真诚、坚定”的伙伴关系,但同时认为美国在阻止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应该受到谴责,也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 ■五、机构改革 总统只能连续担任两届; 总统有权直接在议会发表讲话; 增强国会在修改政府议案方面的能力; 在议会上院实行比例代表制; 政府部长的数量控制在15个以内。 ■六、教育 法国国内的教育机构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进入国家博物馆将全部免费; 法国国内的大学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竞选胜利后,萨科齐向聚集在巴黎市中心的支持者发表演说。他表示,将作全法国人民的总统。“对于那些在此次选举中没有投我一票的民众,我想说,法国只有一个,我希望所有人摒弃政治成见和观点分歧,团结在一起。我郑重承诺,我将做全法国人民的总统。” 萨科齐将接替希拉克成为法国总统,他将成为二战后出生的首位法国总统。法国总统竞选活动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改善经济增长、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移民政策。 萨科齐还表示,他坚信大欧洲建设事业将继续深入,而美国完全可以相信两国之间的友谊。“我想对法国的欧洲盟友们说,欧洲是我一生的归宿,今夜法国是欧洲最坚定的后盾。”[编辑本段]从政历程
萨科齐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匈牙利移民家庭,20岁时就踏进政坛,一直是法国青年中的领袖人物。1978年,他拿到律师证,曾与人合伙经营一家律师事务所。有阔绰的父母做后盾,年轻的萨科齐轻松地在政商两界施展才华。28岁时当选塞纳-那伊市市长,34岁时成为国会议员。2002年,他更是进入内阁,出任内政部长,瞬间成为法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萨科齐个头不高(1.61m),有性感的眼睛,阳刚、有活力的形象和充满磁性的声音。 在法国,萨科齐被戏称是希拉克的“政治女婿”(前总理阿兰?朱佩被戏称为其“政治儿子”)。他与希拉克有过近20年的师生情。上世纪70年代,时任总理的希拉克将只有20岁出头的萨科齐拉入自己的队伍。而萨科齐也很争气,22岁成为市议员,28岁就当上了市长。但是,好景不长。1995年,法国举行总统大选,萨科齐倒戈支持希拉克的竞争对手,成为希拉克一辈子“既不能忘记也不能原谅的人”。于是,萨科齐被踢出了“元首继承人”队伍,前进道路上不断冒出绊脚石。然而,他神奇地一路“逢凶化吉”,节节高升。在此期间,他曾担任过一段时间保卫共和联盟的总书记和代理主席的职务。 在2002年的法国总统竞选中,萨科齐回到希拉克身边,为“岳父”竞选连任东奔西走。他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试图得到总理位子。但是,希拉克连任成功后,将总理宝座送给了连法国人都不太熟悉的拉法兰。但希拉克还是给了他一根内政部长的权杖。他决定将内政部变成为自己而战的阵地。他全力打击犯罪活动,牢牢抓住了媒体的注意力。法国媒体曾用“安心睡吧,他在守护着你”的溢美之词,来为萨科齐唱赞歌。 2005年5月,希拉克因全民公决《欧盟宪法条约》失败而更换内阁总理,萨科齐的地位未变、继续担任政府国务部长并兼任内政部长,他在当年年底发生的“巴黎骚乱”中采取铁腕政策,很快平息了席卷全国的,显示了其治理国家的魄力和才能。2002年由保卫共和联盟以及其他右翼和中右翼党派组建的右翼统一大党——总统多数派联盟(后更名为人民运动联盟),在立法选举中获胜,占据了国民议会中多数席位,萨科齐参与其中,2004年11月他当选这个执政党的主席。今年1月,人民运动联盟以98%的选票支持萨科齐作为执政党唯一候选人参加本次总统竞选。3月希拉克宣布引退并且明确表示了对萨科齐的支持。萨科齐在竞选中提出“同过去的法国平静地决裂”的竞选口号深得人心,使得他在4月22日的大选第一轮投票中胜出进入决赛。他的得票率超过30%、达到31?18%,这是右翼候选人在历次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从来没有取得过的支持率。 最终,他在2007年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成为希拉克之后的法国总统。[编辑本段]外界评论
■欧洲时报:法国人选择了改革。社论说,在整个选举之中,萨科奇的个人能力、经济改革措施等等都是他最受国人信赖之处。但是,应该看到:奇迹不可能因他的个人的领导能力与几条改革措施而发生,改革的成功,有赖全社会的集体努力以及对新的以发展为核心的文化的塑造。要重振法国,首先要重振经济;要重振经济,又必须重振文化。这种文化的反思能力,才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和不可或缺的社会氛围。一位锐意改革的总统,只有在这种新文化氛围中才能有所作为。社论指出,法兰西式的危难之际的改革,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法兰西民族的宽容与智慧,极高的国民素质,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众多领先于世界的高技术,丰厚的文化底蕴,绝无任何理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沉沦。法兰西需要做的只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找准在这一潮流中的位置。 ■张智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博士):萨科齐首先需要在内政方面变革和作为,让身陷困境的法国从经济低迷中走出来。萨科齐公开赞赏美国模式,也对英国的经济复兴充满热情。他准备对迄今为止无人敢碰的一系列问题发动立法闪电战,这些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自由化、降低企业和个人税收、调整公共养老金体系。不过,萨科齐将要直面的这些内政改革,都是法国长期沿袭、积重难返的积弊,从密特朗到希拉克都曾想通过改革而有所作为,但最终都无果而终。萨科齐能否打破坚冰而让改革成功,恐怕还须拭目以待。 在外交上,萨科齐将一改希拉克对美国敬而远之甚至大唱反调的做法,在继续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全力促进法美关系的改善,推动美欧关系的协调改进。布什在第一时间向萨科齐致电祝贺,白宫发言人也高调做出反应,这一罕见的政治举动,也为萨科齐将来的外交走向作了一个醒目的注脚。 在对华政策方面,萨科齐将与前任有所不同,但相信不会彻底改弦更张。希拉克执政时期,中法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走向深化,双边关系处于近年来最好时期。萨科齐强调改善美法关系和加强美欧联合,势必在政治上对中法关系有所影响,在人权和民主问题,特别是对华军售禁令解除,以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上,可能会出现若干杂音。 但是,有两点必须注意的是:一是萨科齐对中法经济关系有着清醒认识,一心想改变法国内政窘境的他,不可能无视中国崛起带来的无限机会,相信会理性应对包括经贸摩擦等现实问题;二是此前他曾多次访华,与中国官方有着密切接触和良好沟通,诸如聘请华裔作竞选顾问、主动亲近华人华侨、首开中文竞选网站等举动,都表明萨科齐对中国的特殊情感倾向。所有这些,都应是未来中法关系平稳前进的重要背景与动力。 ■《回声报》(Les?Echos)预测萨科齐上任后将兑现竞选中做出的承诺,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提高就业率、变革劳动法等经济领域的改革。? ■《解放报》在对大选结果的评述中同样预测萨科齐未来将大力推行改革,并把这位传统右翼执政党***比作“没穿裙子的撒切尔”。 ■《费加罗报》(Le?Figaro)把萨科奇的胜出评价为“闪光的胜利”,并对萨科奇在今后五年内锐意改革、重振经济,带领法国走出低谷做出乐观展望。 萨科齐政坛经历丰富,曾在28岁时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此后当过内政部长和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以及法国国民议会议员。萨科齐讲究务实,工作作风干练,个人政绩突出,对国内治安和经济发展都作出过不小的贡献。 萨科齐对自己的总统使命充满期待,他表示政府要继续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减少企业税负,提高法国的竞争力,并对法国现行社会福利和劳工制度进行改革。在外交政策上,萨科齐强调要以欧盟为依托,突出法国的作用,并重视与中国在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关系。[编辑本段]面临挑战
第一、法国的综合国力持续下滑。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法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法国GDP在最近25年中从世界排名第7位下降到第17位;法国人均财富的世界排名也由1995年的第5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13位;目前,法国的经济增长率为1?4%在欧盟各国中是最低的,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则是最高的;法国的失业率也长期徘徊在10%的高水平上。可以说,法国实力的下降与其长远的战略目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二、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缩小。2005年5月,希拉克提出法国通过全民公决来批准《欧盟宪法条约》,而公决的结果是否定了这一条约。这一结果不仅对希拉克本人是一个打击,而且导致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受到严重损害。随着欧盟不断扩大,一些来自中东欧的新成员对法国主导欧盟的地位也提出了挑战,而曾经是推动欧洲建设的“法德轴心”也由于两国***立场差异的加大而越来越失去了“发动机”的作用。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一个经济迅猛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强。法国认为,无论在争取产品和投资市场上还是在资源开发方面都面临着这些国家咄咄逼人的威胁。 第四、经历过二战的政治***已经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而年龄在50岁上下的新一代法国***的资历是很难同戴高乐、密特朗或者希拉克这样的领袖人物相提并论的。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尚未被人知晓或熟悉,这就直接影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以上几个方面正是摆在萨科齐面前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编辑本段]个性鲜明
像拿破仑一样拼命工作:萨科齐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先浏览当天的报纸,然后吃早餐,再向办公厅主任布置一天的工作。接下来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会议、约见、招待会,晚上还要把文件带回卧室。据他身边的人介绍,他每天都要工作17个小时以上。不过,即使再忙,他每周都要抽时间去跑步。萨科齐的工作方法也自成一体。2002年刚一就任内政部长,他就开会要求下属“写通知须清晰可辨,有新思想”。有一次,他在一份报告上读到“债务的可承受性令人满意”等词句后,异常不满地对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所长咆哮:“请写得简单一点,让法国人能看得懂!”就这样,萨科齐把内政部的头头脑脑们整治得服服贴贴。但对普通工作人员,他总是和颜悦色,展现的是一副亲民形象。同时,他也明白,外面的“民”更要去“亲”。几乎每一周,他除了要面对各阶层的数十个约会,还会下一次基层。 2004年3月,萨科齐改任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短短数月,他就使前任梅尔相形见绌。其实,萨科齐的经济政策与梅尔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他总是设法让人们知道他在做什么”,梅尔的一位前顾问道出了萨科齐的成功秘诀。但是,跟着萨科齐干的人就没有了原来的好日子。上司要提高工作效率,手下人自然不敢懈怠。上至次长,下至打字员,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位顾问就曾苦着脸说:“萨科齐的工作速度让我们吃不消,我们连周末都没了!”而萨科齐则说:“抱怨我整天工作?我的任务就是行动!” 干练强硬的作风一方面为萨科齐积攒了不少人气,另一方面也让一部分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民意调查机构CSA的负责人曾向《报》透露,不少选民都因为萨科齐的个性而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他是否有些危险?? 与其他温文尔雅的政客不同,萨科齐锋芒毕露,毫不避讳自己是个占有欲极强的人,“有个空位子,我就想坐上去”。“我感到自己有一股力量和愿望,想要有不一样的法国。我希望使法国社会重现活力。”这是他的参选宣言。他还希望加强社会流动,帮助民众致富,建优质学校,提高工资……最终目的是将法国重塑为“世界典范”,与过去的法国“平静地决裂”。“(希拉克)总统先生求无为,我希望求变。”他了解法国人当前觉得国家正走下坡路的忧虑,毫不犹豫地祭起改革旗帜。其中,最明显的包括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不再像戴高乐或希拉克般喜欢与美国唱对台戏。[编辑本段]塞西莉亚
塞西莉亚是萨科齐的第二任妻子。他们曾经被视为“爱情与事业的完美组合”。身为名模的塞西莉亚婚后一直扮演着丈夫非正式政治顾问的角色,据说在萨科齐担任财政部长时,她就是公认的财政部“二号人物”。多年来,夫人塞茜利娅一直是萨科齐得力而知心的助手。她是个不领报酬的“高级顾问”,长期负责萨科齐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项事务,诸如准备菜单、筹备招待会等。萨科齐毫不掩饰自己对夫人的时刻牵挂,而塞茜利娅也对丈夫体贴入微,着实羡煞旁人。 但在2004年底,两人的感情出现了危机——塞西莉亚有了情人、纽约广告商人理查德?阿迪亚斯,后来索性在2005年离家出走。萨科齐一度将妻子追回,但塞西莉亚选择了第二次“出逃”。出人意料的是,2006年年底,塞西莉亚悄悄回到萨科齐身边,当起了萨科齐非正式的竞选顾问。而在22日投票当天,塞西莉亚重新出现在萨科齐身边,陪同丈夫一起投票。 尽管萨科齐与塞西莉亚的爱情故事,堪称世界政坛的一段传奇;可是再好的戏也有落幕一刻,从上个星期开始,这一对权力与美丽结合的夫妇宣布离婚。萨科齐离婚的消息已经让媒体颇感震惊,不过塞西莉亚的表现更为诧异。就在法国官方证实“第一家庭”离婚事实的前几个小时,塞西莉亚竟衣着光鲜地为《巴黎竞赛画报》高调拍照,并被拍到与朋友在高级餐厅就餐,出入高档购物场所。? 据美国媒体报道,塞西莉亚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是一个低调、喜欢宁静生活的人,非常不喜欢“站在聚光灯下”,她对“第一夫人”角色的排斥由来已久。两年前她就说过一句名言:“老实说,当第一夫人很烦。我不适合这种场合。”——很明显,这是真心话。? 这身黑色吊带裙和芭蕾舞平底鞋都是法国高级服装定制大师阿瑟丁·阿拉亚?(Azzedine?Alaia)手笔,他的服装以2.5万美元起价,阿拉亚的设计强调女性腰臀的优美,塞西莉亚选这个品牌作为自己在国际舞台首次亮相的包装,对身材显然有相当的自信,也强调了她特立独行的个性。? 戴安娜王妃在世的时候,法国《巴黎竞赛画报》、《Elle》这类媒体对她的关注度比起英国小报来也只多不少,时尚记者不舍得漏过她在公众场合穿戴的任何一款新衣、手袋、鞋或者珠宝。邻居家有这么一个光彩照人的女人,法国人既羡又妒,只可惜自家没有王室来撑社交门面,也没有杰奎琳·肯尼迪那样的第一夫人,令时装设计大师们个个奉她如天仙。?法国媒体给萨科齐取了个“亮晶晶总统”的封号,因为他送给布鲁尼一只粉红色迪奥订婚钻戒,布鲁尼则回赠他百达翡丽手表。
萨科齐就任法国总统创了两项纪录,一是去年他和前第一夫人塞西莉亚结束11年的婚姻,成为法国史上第一位任内离婚的总统;二是本月二日迎娶布鲁尼,成为法国史上第一位任内结婚的总统。萨科齐与女友认识不到三个月就结婚,萨科齐与第二任妻子赛西莉亚离婚也还不满四个月。[编辑本段]常吐真言
“希拉克总统力求无为,我则希望求变。”———萨科齐屡次声明将与过去的政策“决裂”。 “我唯一所求就是将法国人民团结在一个新的法国梦周围,在这个博爱共和国中,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多样化再不会被视为一种威胁,而是一种财富。”———萨科齐“头号警察”的称号名不虚传。 “虽然与布什的见面为我自己带来了重重困难。但美法两国的友谊是深刻的、诚挚的、可靠的,是决不会屈服的。”———萨科齐是战后60年来第一个“拥抱美国”的法国重量级政治人物。 “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感谢中国政府在我仕途处于最困难、思想最低落时,邀请我访问中国……”———2007年春节,萨科齐把300多位华人华侨请到自己的内政部做客,在宴会上他对中国公开示好。他想了解中国,但他选择向野心家“民运”分子请教中国问题,所以受到了很大误导。为迎合国内舆论,在出席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问题上不明确表态,后来还是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出席了这一庄严隆重的体育盛事。 “最后想想看,比起骑马,我宁可选择总统竞选,老实说简单多了。”——第一轮投票前,萨科齐来到了法国卡马尔格地区的农场骑马,度过首轮竞选活动最后一天。对于萨科齐来说,他从来都不缺乏信心。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知晓08年国内外大事来帮帮忙吧
2008 年大事件一:全国性雪灾
2008年大事件二:西边314-1事件
2008年大事件三:人民币汇率首都“破七”“奔六”
2008年大事件四:股市暴跌,CPI高涨
2008年大事件五: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遭到破坏
2008年大事件六:全国多省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
2008年大事件七:胶济铁路火车相撞
2008年大事件八: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震
2008年大事件九:奥运会
2008年大事件十: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大事十一:神舟七号圆满成功,首次航天员出舱
2008大事十二: 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2008大事十三:萨科齐不顾中国警告悍然接见D赖
今晚的奥运会的开幕式要开多长时间
奥运开幕式时刻表
2008年8月8日
18:00 在鸟巢将进行仪式前的表演
19:57 开幕式进入倒计时
20:00 开幕式正式开始,在1小时的欢迎仪式和文艺表演之后,运动员相继入场
23:00 会旗入场,运动员、裁判员宣誓
23:30 迎来开幕式的最高潮--点火仪式
开幕式主要看点
第一部分:宠大的运动员、嘉宾阵容:
北京奥运会已经确定将有205个国家/地区的运动健儿参加,规模创历届奥运会之最,同时,目前已有超过8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表示将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中包括布什、俄罗斯总理、英国首相布朗、法国总统萨科齐等,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超级大场面。此外,国际奥委会、各单项体育协会的贵宾也将齐聚开幕式现场。
第二部分:令人期待的文艺演出:
一、怎样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汉唐盛景?
二、中国元素的体现:删繁就简深入浅出
三、鸟巢的改造、征集的儿童笑脸如何使用
四、奥运主题曲最终花落谁家?演唱者将是谁?
五、汶川元素如何体现?
第三部分:运动员入场仪式:
一、各代表团的入场顺序
二、各代表团旗手是谁?
三、各代表团入场服饰
第四部分:点火仪式
一、进入鸟巢的最后几棒将是哪些人?
二、主火炬塔在哪?会是个什么样的造型?
三、最后的主火炬手人选
四、点火方式
关于俄格冲突的几个问题
1、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两个亲俄的自治区。他们和格鲁吉亚中央政府之间有着诸多的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矛盾。这两个地区的人民大部分都是持俄罗斯护照的俄罗斯公民,信奉东正教的他们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格鲁吉亚人也格格不入,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后他们曾经多次宣布独立,但是国际社会并没有承认他们的独立,因此这两个地区在格鲁吉亚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俄罗斯军队在他们的境内维和。在去年八月八号北京奥运会开幕时,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借身在北京参加开幕式,而国际社会的眼光都集中在北京的机会命令军队强行的进入这两个地区,造成了大量俄维和士兵和平民的伤亡。在北京表示,俄罗斯会对于格鲁吉亚的行为进行报复。因此俄罗斯经过车臣战争的王牌部队第58集团军开始反击,并且迅速的扭转了战局,俄罗斯军队控制了这两个地区。在欧盟轮值主席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斡旋下,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份协定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这两个地区的独立地位。后来,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并和他们建立了外交关系。
2、在俄格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态度之强硬,反映之迅速,立场之坚决令世界震惊。在参加完闭幕式之后从北京直飞前线指挥,并且立场非常强硬的说俄罗斯不惜一切的代价进行反击,甚至不畏惧一场新冷战。因为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通过北约东扩、等手段不断的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心中一直都压抑着愤怒,而经过八年的统治俄罗斯的已经重新崛起,而俄格冲突更是给了俄罗斯一个绝好的机会向世界展示他的实力也宣示他的立场。很多政治家都认为,俄格冲突和911一样是国际关系特别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一个转折点,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俄罗斯依然作为一支强大的力量重新回到世界的核心。
对于俄格冲突,欧盟中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在这中间,当时的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奔走在莫斯科和第比利斯中间积极的斡旋,显现其希望欧盟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目的。对于俄格冲突,欧盟的立场并不统一。很多欧盟的年轻成员,特别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或俄罗斯的邻国都感觉非常的恐慌,主张欧盟通过一些途径限制俄罗斯。但是在欧盟中间有着主导权的老牌强国除了英国以外,其他国家都不希望因为格鲁吉亚而惹怒俄罗斯,而他们中的众多国家的能源命脉也掌握在俄罗斯手里,因此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更是坚决的反对影响欧俄关系。因为俄格冲突之中也反映除了欧盟中间的分歧,而未来这种分歧也会更加的严重,因为欧盟中的小国希望欧盟和俄罗斯对立而维护自身的利益,保护自己的安全,但是欧盟中的强国都因为能源跟俄罗斯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他们希望为自身争取更多的国际空间和发言权,而当今世界只有俄罗斯才有实力跟美国说不。因此很多分析都认为美俄之间开始了一场新的形式下的冷战,而美俄关系的走向也当然的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战略和走向。
俄格冲突之后美国呼吁双方停火,谴责俄罗斯的反击过渡,美俄关系出现了紧张。美国的军舰一度进入黑海和俄罗斯的军舰进入了对峙状态,但是美国的反映显然是软弱的。一方面美国显然不希望彻底的改变和俄罗斯的关系,而另一方面美国也找不到一个遏制俄罗斯的方法。美俄双方都不希望发生一场新的冷战,面对俄罗斯的强硬美俄关系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紧张,但是美国还是希望恢复和俄罗斯的正常关系。但是在俄格冲突之后,美国感觉到了来资助俄罗斯的强大威胁,现在美国人的头号对手不再是恐怖主义而是俄罗斯。
俄格冲突当然由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来负责,双方签订了停火协议。萨卡什维利不断的向西方社会求援,但是不管是美国、北约还是欧盟显然都不会为了他的国家而激怒俄罗斯,格鲁吉亚只能接受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的既成现实。而未来俄罗斯可能在这两个地区建立黑海的常设军事基地。俄格冲突充分的显示了大国博弈,牺牲的必定是小国的利益。
3、格鲁吉亚位于黑海沿岸,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他的战略位置可以说是俄罗斯的家门口。美国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利用北约东扩在不断的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使得在前苏联的实力范围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亲美的政权。而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可以称得上是俄罗斯的最后防线,俄罗斯坚决的反对这两个国家加入北约,反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威胁出现了家门口,因此美俄因为格、乌加入北约和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摩擦不断,但是在俄罗斯的强硬立场下,在去年十一月的北约峰会上,格乌两国的北约梦被无限期的搁置了,特别是随着布什政府的下台和开始向俄示好,而且格乌两国的政权不稳定等因素,这两个国家加入北约越来越渺茫。
4、在执政以后,俄罗斯国力不断的复苏渴望以一个大国的姿态重新崛起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面对着一方面美国的挤压另一方面自身国力不断提高,俄罗斯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强硬。在07年3月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让全世界震惊了历史性的演讲,公开点名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叫板单级世界。而俄格冲突更是俄罗斯战略的最高潮和转折点。俄格冲突之后俄罗斯在外交上动作频频,并将会把军事力量布置在美国的后院的一些拉美国家。种种的动作都是俄罗斯在对于美国挤压的一种还击,也标志着俄罗斯在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原本被视为美国重要支持者的欧盟已经和美国渐行渐远,欧盟会更多的希望在美俄之间实现一种平衡,而使得自身成为多级世界中的一级拥有更多的国际空间和发言权,而美国继续在推行霸权主义,而他也一直将俄罗斯视为主要的对手在对于俄罗斯的安全进行着潜在的威胁,他一方面压制着俄罗斯而又在伊朗问题和朝核问题等诸多的问题里面需要俄罗斯的支持。因此,未来的美俄关系会在矛盾中艰难的发展。